不懈追求 无私奉献———记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彭延军教授

2015-04-13 16:28 6927 山科新闻网

    彭延军,现为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助理、教授,兼任学校煤矿安全开采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中国图像图形学会虚拟现实与可视化专委会理事等职,主要研究方向为虚拟现实、科学计算可视化、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等。
  多年来,彭延军始终致力于教学和科研工作,踏实勤奋,爱岗敬业,积极进取,追求卓越,在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的成绩。2014年被授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精心教学 立德树人

  彭延军自幼勤奋好学,成绩优异。1989年9月考入山东矿业学院应用数学与软件工程系计算机软件专业,1993年被免试推荐为山东矿业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硕士研究生,1996年7月获工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在母校成为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一名教师。
  教然后知不足。性格好强、对自己要求严格的彭延军深知“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的道理。为了更好地适应高校教学需要,2000年9月他进入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计算机应用专业深造,2004年3月获工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彭延军放弃了国内大城市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聘请,毅然回到母校任教,以更高的热情和更大的精力投入到了工作之中。
  彭延军教授常常提到,高等教育是以心灵塑造心灵,以人格造就人格的神圣事业。传道,不仅要传学问之道,更要传为人之道;授业,不仅要传授学业,更要催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师德高尚,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传道授业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彭延军始终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追求卓越,特别强调“德为师之本”,从点滴做起,致力于用人格魅力去感化学生、影响学生,把对学生的爱、对事业的执著,化为自觉的行动。
  彭延军教授常常告诫自己,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需付出不懈的努力与追求,培养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需辛勤的耕耘与劳作。从教近20年来,彭延军始终坚守教学第一线,先后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讲授了《数据结构》《计算机系统结构》《虚拟现实》《科学计算可视化》《多媒体技术》等多门课程,平均每年授课600余课时。教学过程中,彭延军力求精益求精,备课认真、扎实,并辅之以大量的前沿参考资料,力争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知识且能学之以用,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及创造能力。同时,他充分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提问式等教学方式,注重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且非常重视案例教学,做到重点够、难点透,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
  采访时,同学们这样评价彭延军:“彭老师对待教学认真负责,语言生动,条理清晰,举例充分恰当,对待学生严格要求,能够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彭老师课堂效率高,授课内容详细,大部分学生都能跟上老师思路,学习气氛活跃,整节课下来学有收获,轻松快乐。”“课堂上,彭老师虽然不苟言笑,但他的专注让每一位同学折服。在讲课中遇到的每一个知识点,彭老师都会细细的讲解,每一个难点都会用详实的例子进行证明。而且,遇到课程重点、难点时,彭老师都会重复很多次,耐心地讲解知识点的理论、实践及其运用,让我们印象更深刻。”“听彭老师的课会有一种享受的感觉,彭老师总是有条不紊地将知识点逐层剥开传授给我们,让我们体会到知识的美。”
  教学工作之余,彭延军理论联系实践,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前后承担省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和教改项目6项,其中:“基于煤炭行业和区域特色计算机专业建设的创新”获中国煤炭教育协会优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学科交叉,理工结合,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构建研究生教育创新平台,培养高素质人才”“构建‘三维四层次’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提升计算机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分别获得山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潜心科研 勇于创新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彭延军深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渊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科研能力。多年来,他始终坚持科研与教学并重,在担任较为繁重教学任务的同时,力争科研成果不断突破。
  在彭延军的日程表上,几乎没有假期或周末的概念,除了上课和公事外出,每天的时间基本上都是在办公室和实验室里度过的。为了获取研发数据,彭延军经常深入矿山调研,冬冷夏热,风餐露宿。有时,为了科研中的一个难点,连续多日精神高度紧张,苦思冥想,夜不成寐。 
  多年来,彭延军执著探索,努力创新,先后承担了“十一五”863重点项目、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十二五”863主题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科技攻关、山东省教育厅计划项目等9项;获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5项;在《Computer Animation and Virtual World》《Journal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 Science》《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等一级学术期刊和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25篇被SCI、EI收录。2008年年底,彭延军作为“数字矿山”科研团队的主要人员协助卢新明教授成功申报了“数字化采矿关键技术与软件开发”863重点项目;2012年,再次协助卢新明教授成功申报了 “数字矿山模拟与控制软件系统”863主题项目课题。2013年,彭延军作为第二完成人参与申报的 “面向数字化采矿的软件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还先后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青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山东省教育厅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4项。 
  彭延军在开展科研工作的同时,坚持“教学科研相长,搞好科研促教学”的原则,善于把科研中的新知识、新成果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既更新、丰富了课程的内容,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当老师,既有莫大的责任,也有无限的幸福”,当看到自己的学生成长成才时,彭延军经常如此幸福地感慨。从事高等教育事业,有辛苦、有汗水、有感悟,然而更多的是收获了幸福。 
   
  甘心奉献 率先垂范

  作为一名专业教师,彭延军教授不仅出色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而且能够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进带头作用,任劳任怨,甘于奉献,长期以来承担了学院大量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管理服务工作,高质量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自2006年起,彭延军在做好自身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参与了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评建准备工作,与其他教师一道起早贪黑,天天泡在办公室,认真审核各类教学文档,规范教学材料,加强教学管理,建立健全教学规章制度,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近几年,为了主动适应社会对信息类人才需求的新形势,他作为骨干组织修订培养计划,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载体,主动组织开展学院平台课程和试卷库建设,加强教学过程和教学秩序的监管,为促进学院教风学风建设做出了贡献。他协助学院成功申报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级特色专业、学校首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山东省名校建设工程重点建设专业及《程序设计与数据结构》山东省教学团队、“数字媒体技术”本科专业。
  在学科建设方面,彭延军作为主要人员参与学院成功申报了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软件工程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及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山东省“十五”“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强化建设学科、“矿山物联网”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示范中心、“数字矿山与软件技术”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软件工程”青岛市重点学科、“物联网与软件技术”青岛市重点实验室。
  在人才建设工程方面,彭延军作为科研团队主要人员成功入选学校第一个山东省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以及第一批“领军人才”计划。由于彭延军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的突出表现和所取得的优异成绩,2010年晋升教授,2014年荣获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三尺讲台诠释了他的人生精华,凝聚了他对教育事业无比执著的深厚感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彭延军虽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他表示,成绩已属于过去,锐意进取、不断创新是他不懈的追求。他将继续用无私的奉献、高尚的师德更好地诠释教师的本色。(转自《山东科大报》2015年第10期,作者:高晓华)



编辑:admin